文/聖嚴法師

我從小就聽到一些老和尚在念「空生大覺中,如海一漚發」。

當初聽不懂是什麼意思,其實就是當煩惱境界現前時,能夠知道煩惱的境界是生於虛空中,就像大覺智海裡的一個小泡泡,那麼煩惱一下子就會不見了。因此,請大家要經常念這兩句話。

正法時期,有多少人修行就有多少人證果;像法時期,修行的人多,證果的人少;末法時期,修行的人再多,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證果,末法時期的人是最沒有善根的。但是,這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,而是大約在佛滅三百年之後,這樣的思想才流傳甚廣。


摘錄自《觀音妙智》文殊菩薩評析二十五圓通法門 (四)

文/聖嚴法師

空生大覺中,如海一漚發,

有漏微塵國,皆依空所生,

漚滅空本無,況復諸三有?

「空」是從佛的「大覺」智海中產生的。眾生雖然迷妄,大覺智海仍然存在,並沒有失去。此是在鼓勵眾生,不要擔心著空有多大,在無礙的大覺智海中,那就像海裡的一個小水泡一樣,是一個很小很小的現象。

因此,有如微塵數的一切國土,都是依著空而生,如果一個個的小泡泡都不見的話,那個空本來就沒有,本來就是不存在的。能夠了解這些,還有什麼三界的眾生呢?

「三有」,就是三界的眾生:欲有、色有、無色有。

我從小就聽到一些老和尚在念「空生大覺中,如海一漚發」。

當初聽不懂是什麼意思,其實就是當煩惱境界現前時,能夠知道煩惱的境界是生於虛空中,就像大覺智海裡的一個小泡泡,那麼煩惱一下子就會不見了。因此,請大家要經常念這兩句話:「空生大覺中,如海一漚發。」

問與答

信眾:何謂「常見」與「斷見」?

師父:有神論講的常見是不變的,神永遠是神,靈魂永遠是靈魂。

佛法講的常見,在此處是指無始以來就有眾生,但是眾生會變,可以成為凡夫,也可以成為聖人,沒有一定是凡夫性或者聖人性。

實證聖人性時,就證得空性,空性並不等於斷見,斷見是認為什麼都沒有了。

空性是沒有不變的自性,因為聖人雖然是聖人,一樣可以在凡夫之中現凡夫身相,但是沒有煩惱,此為常見與斷見之分別。

🔴🔴因此,不能解釋為永遠有眾生,永遠有世界;世界有成住壞空,其自性是空。虛妄是有的,然而自性是空,這不是常見或者斷見,而是因緣法了!

信眾:何謂「正法」、「像法」、「末法」?什麼是「人間淨土」?

師父:有這三個時期的說法,是出於阿毘達磨,也就是在佛滅之後三百年至五百年之間,才出現這樣的說法:正法五百年、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萬年。

在相當於中國隋朝的時候,正法與像法時期已過,進入末法時代的思想。

正法時期,有多少人修行就有多少人證果;像法時期,修行的人多,證果的人少;末法時期,修行的人再多,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證果,末法時期的人是最沒有善根的—— 🔴🔴 但是,這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,而是大約在佛滅三百年之後,這樣的思想才流傳甚廣。因此,我並不相信這種三期的說法,但是我也不完全否定它們。

我所說的「人間淨土」,是指《維摩經》所講的「心淨則佛土淨」——心清淨,所見的世界是清淨的;一念之間清淨,一念所見的國土是清淨的;十念之間清淨,十念之間所見的國土就是清淨的。

回到頂端